照顾者规范化管理对急性期使用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时间:2021-03-04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照顾者对急性期使用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踏车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急性期使用FES康复踏车的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对患者的照顾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对照顾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QOLI-74、BBS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期使用FES康复踏车脑梗死患者的照顾者采用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关键词:脑梗死 急性期 FES康复踏车 照顾者规范化管理 运动功能

脑梗死现已成为我国危害性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结构、生活方式改变等,其发病率呈上升状态,且发病急骤,可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自理能力。而早期的有效康复,可明显降低脑梗死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1]。由于脑梗死患者自理能力受限,其主要照顾者不仅需要承担康复训练帮助,还需对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帮助,压力较大,易身心俱疲。鉴于此,本研究就照顾者的规范化管理对急性期使用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踏车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急性期使用FES康复踏车的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40~76岁,平均(59.86±1.87)岁;主要照顾者男18例,女36例;年龄36~64岁,平均(47.62±1.25)岁;与患者关系:配偶25例,子女19例,近亲及其他1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1~76岁,平均(60.18±1.92)岁;主要照顾者男20例,女34例;年龄35~64岁,平均(47.49±1.22)岁;与患者关系:配偶23例,子女20例,近亲及其他11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1)符合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72 h;(2)急性期时使用FES康复踏车;(3)签署知情同意书。(2)照顾者:(1)照顾时间≥40 h/周,承担照顾的主要任务;(2)年龄>18岁,意识、表达清晰;(3)若有多个照顾者,则制定一个为研究对象;(4)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
排除标准:(1)患者:(1)既往有脑梗死病史,且遗留功能障碍;(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3)有意识障碍、精神疾病。(2)照顾者:(1)具有精神疾病;(2)保姆或护工等领取报酬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急性期进行FES康复踏车训练,每周进行5次,20 min/次,1次/d,连续训练8周。同时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使用FES仪器,其中一对刺激患侧臀大肌和腘绳肌,另一对刺激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方式包括双向方波脉冲(脉冲宽度恒定为300 ms,60 Hz)及循环放电(以1 s为单位交替)。(1)对照组对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实施常规管理。(2)观察组对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实行规范化管理。(1)进行“五防一保”培训,即防呛噎、防摔倒、防走失、防坠床、防感染及衣食住行的保护性照顾,并对照顾者进行疾病知识、照顾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对照顾者日常用药、康复训练、饮食排便的相关指导。(2)医护人员在1年内,对照顾者进行不定期指导,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照顾者的负面情绪,强调照顾者在患者生活及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与价值。(3)指导照顾者的居家遵医行为,如在服药、康复训练、生活方式、复诊等方面,提高照顾者与医护人员的一致性,使照顾者可延伸及补充医护人员的工作,并将患者生活及心理需求与医护人员进行充分沟通,进行检验并针对性改进,以达到更好效果,规范化管理1年。
评价指标:⑴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效果。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年后生活质量,总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⑶采用平衡功能量表(BBS)评估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包括14项,总分为0~56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⑷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MA)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总分为0~34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FMA评分60~100分;(2)有效:FMA评分40~59分;(3)无效:FMA评分<40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BBS、FMA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BBS、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BS、FMA评分比较 

讨论

脑梗死多发人群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后1~3 d为危险期,由于脑缺血、缺氧,可致单侧肢体功能、语言及吞咽功能障碍等,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溶栓等为主,可控制疾病进展、减少脑组织损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整体恢复越好,因此,在脑梗死急性期开展FES康复踏车能主动模拟功能训练,有效增强肌肉力量、肌群协调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FES可通过预先编订程序,将电极片置于功能障碍的肢体,刺激肌肉在训练过程中主动收缩,可模拟正常的功能训练,促进肌肉运动功能恢复,且能够使中枢神经系统恢复及传导。另外,FES还能够智能调控刺激强度,在患者运动减弱时产生电击感,迫使患者加强主动运动。同时配合康复踏车锻炼,能够在动力学上模拟步态训练,对于下肢肌力不足的患者,可在抗阻力、抗重力情况下进行重复运动,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同时提高患侧的肌力,两者结合,可优势互补,使运动强度可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及GQOLI-74、BBS、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急性期使用FES康复踏车脑梗死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实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因受医疗资源、住院费用等因素影响,多数患者选择早期出院后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而主要照顾者则需要长期、全面的照顾患者,在时间与体力上有很大负担,而医护人员往往忽视了照顾者,只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照顾者在漫长的康复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承担经济压力,同时还要承担心理、生理负担困扰,均可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造成影响。而对照顾者进行规范化管理,不仅从心理上对其进行疏导,增加照顾者的耐心与信心,同时还能够使照顾者更系统地对患者进行干预支持,从而增强了患者与照顾者之间的信任感,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对急性期使用FES康复踏车的脑梗死患者照顾者实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廖庆红,汪飞,徐文文,等.社区脑卒中康复模式对恢复期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2):204-20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杨琪,高汉义,高强,等.FES介入时机对中风后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3):40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