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应用进展分析

时间:2021-03-31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近年来,我国肝细胞癌(肝癌)确诊病例在不断增多,其中以中晚期肝癌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已错过最佳手术时间。为提高肝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切除术(ALPPS)逐渐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本文主要针对ALPPS治疗肝癌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分阶段 肝切除术 肝癌 应用进展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病毒感染、肝硬化及饮水污染等因素相关,发病后出现肝区疼痛、乏力及纳差等,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及肝肾衰竭等危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只有及早确诊,及时治疗,才能有效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减少死亡率。但由于该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治疗难度[2-3]。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切除术(ALPPS)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该术式可在短期内使剩余肝脏体积增长,使中晚期肝癌患者重新获得治疗机会。

ALPPS发展历程

ALPPS是近年来争议性较大的外科手术。ALPPS最开始出现时间为2007年,德国医生PRO HANS在肝门下胆管癌根治术中切除右三肝时发现,患者肝体积残留不足,于是采取沿肝圆韧带离断肝脏方式,结扎静脉右支,在手术结束8 d后发现外叶体积增大,可通过二期手术切除右三肝。我国最早进行ALPPS为2013年,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完成[4-5]。

ALPPS原理及机制

ALPPS原理和优点:ALPPS主要分两个阶段切除病变肝脏。第一阶段切除3/4的病变肝脏,阻断病变区域血供及营养支持,该方法可有效抑制疾病发展,同时还能将病变肝脏功能保留下来,避免肝功能衰竭;通过该方式还能保证门静脉大量血流流入正常肝组织,可在术后7~14 d增大剩余肝脏体积,为第二阶段手术奠定基础。与传统两步切肝法比较,该手术优点主要有间隔时间短、术后粘连率低及肿瘤转移率低等,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6-7]。
ALPPS促进肝组织增生的机制:相关研究显示[8-9],ALPPS可促进肝组织增生机制:(1)在对肝脏进行离断及结扎门静脉分支后,可保证门静脉中血液全部流进剩余肝脏中,从而起到促进肝组织增长作用。(2)为进一步明确ALPPS能使剩余肝细胞增长,部分学者通过动物实验方式建立大鼠模型。经研究发现,实验组ALPPS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细胞均比门静脉结扎(PVL)组高。说明手术创伤会产生炎症因子,该炎症因子对促进剩余肝细胞增长可起到促进作用[10]。

ALPPS适应证及禁忌证

ALPPS的适应证:临床经过多年研究证实ALPPS是根治中晚期肝癌的唯一方法[11-12]。ALPPS手术方式较为复杂,且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需把控好手术适应证[13]。因此在手术前,需对患者肝功能、基础肝病状态及肝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患者是否能在一期手术时全部切除病灶组织。
ALPPS的禁忌证:(1)Ⅰ期手术后剩余肝脏中,存在不能被切除肿瘤;(2)肿瘤已出现明显远处转移;(3)若患者确诊为转移性肝癌,则无法将原发性肿瘤切除;(4)不能进行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龄偏高、存在其他疾病,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2次大型手术患者;(6)存在严重肝硬化患者。

ALPPS的术式改良及衍生

ALPPS手术步骤:传统ALPPS手术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1)将门静脉右支进行分离和结扎,结扎后将胆囊切除,随后沿着肝镰状韧带将肝实质和下腔静脉进行分离。在手术过程中还需利用胆囊管残端对肝断面进行检查,若发现胆漏需及时缝合,随后将胆囊管断端结扎。在右肝静脉、右肝管和右肝动脉等区域放置丝带进行标记,将切除右肝包裹在无菌塑料袋中取出,将引流管放置好后关腹即可;(2)在手术结束7~9 d后,使用腹部CT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患者剩余肝脏位置,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沿原切口进腹,根据预留的标记线进行结扎,随后再完全切除右三肝。该手术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操作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很难被患者接受,因此近年我国对ALPPS进行改良[14-15]。
绕肝止血带法的ALPPS: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16-18],在ALPPS手术中使用止血绕肝方式1周后,再进行结扎,对阻断两侧肝实质血流可起到至关重要作用。ALPPSⅠ期手术时,由于左右肝脏并未离断,使用止血绕肝方式,不易出现腹部粘连,再加上止血绕肝结扎作用,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方便手术操作。
利用射频消融代替肝组织离断的ALPPS:有报道称[19],利用射频消融方式,在切除肝脏时与残余肝脏与剩余肝脏之间隔出1条无血供区域。通过该方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就目前而言,该手术方式需改良,但相关研究数据较少,需不断进行研究对比才能得出结论。
腹腔镜下辅助的ALPPS:传统ALPPS手术具有创伤性高、恢复速度慢及并发症多等问题,对Ⅱ期手术开展会造成影响。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微创手术技术逐渐完善,腹腔镜辅助ALPPS手术也在肝癌治疗中广泛应用。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ALPPS手术,可避免肝切除时接触到肿瘤,起到改善患者预后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离断部分肝脏的ALPPS:有学者指出[20],ALPPS后肝脏增大机制主要是由于肝脏离断后,血流在左右肝内分布不均匀所导致,但部分学者更倾向于肝脏离断后所产生的炎性反应造成。通过大鼠模型实验发现,部分离断肝实质与剩余肝脏增长并无差异,证明术后7 d部分离断和完全离断不存在差异。
杂交ALPPS:有学者根据“no-touch”原则[21],对ALPPS进行杂交设计,试验表明肝脏离断后,可通过联合门静脉右支栓塞的方式,促进剩余肝组织增长,能够进一步缩短Ⅱ期ALPPS手术开展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ALPPS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ALPPS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大手术,在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且出现并发症概率高达64%,其中以术中出血、感染、胆漏、肝功能衰竭、腹腔积液及术后粘连等。
减少术中出血量:若患者存在肝硬化及凝血功能障碍,在手术前可给予维生素K1、凝血酶原复合物及血小板对患者进行输注,以此来调节患者凝血功能;手术开始前30 min,可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建议分离门静脉右支后暂时不结扎,避免结扎后增大左支门静脉压力,最终导致离断肝脏时出血量增加。手术结束后,还需对患者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进行观察,若发现出现出血状况,需及时进行处理,如有必要,可通过开腹方式进行止血。
预防感染:在手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在手术过程中还需置入引流管,避免腹腔积液引流时出现堵塞;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后,接触患者时,需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手术后若患者出现持续发热现象,需考虑是否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导管感染等因素所造成,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患者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
预防胆漏:在手术过程中,可使用胆囊管残端注射脂肪乳、亚甲蓝试剂及胆道造影等对患者肝脏离断面进行检查,若发现胆漏,需及时进行缝合,在手术结束后还需在肝脏离断面放置引流管。在进行ALPPS手术后,肝Ⅳ段会出现血供不足现象,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从而形成胆漏,严重时还会出现腹腔感染,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有学者认为[22-23],在对肝癌患者进行Ⅰ期手术时,应将肝Ⅳ段切除,以此来避免胆漏发生。
预防肝功能衰竭和腹腔积液: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肝功能进行Child-Push分级,并使用腹部CT三维重建对患者肿瘤、周边组织及周围血管进行观察[24-25]。Ⅰ期手术后,若发现患者剩余肝脏未增大到理想体积,需暂缓进行Ⅱ期手术。术中,在离断肝脏时,需保证血流正常,避免入肝血流被阻断。手术结束后,还需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予适量保肝药物,预防肝衰竭发生。对于腹腔积液预防,需在手术前为患者补充足够营养,在手术结束后还需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预防Ⅰ期术后腹腔粘连:一般情况下,临床对于Ⅰ期术后腹腔粘连预防,主要是使用无菌塑料袋,将右肝包裹出来,通过该方法可有效减少粘连发生,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发生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临床通过改良手术方式,或使用生物粘连材料,均能减少术后粘连发生率。
结语
综上所述,ALPPS可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手术治疗机会,为患者争取更长存活时间。但由于ALPPS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未形成标准术式,再加上该手术方法死亡率较高,患者接受度较低,若想提高该手术方式远期预后及长期生存率,还需多中心相互协作,使用多样本随机进行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松强,游燊,邱福南,等.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的应用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1):129-134.
[2]吴龙风,李岗,曹德明.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8,30(4):30-34.
[3]杨学伟,曹良启,蒋小峰,等.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对比[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2):100-102.
[4]刘畅,严律南,文天夫,等.肝静脉系统栓堵术在第二阶段根治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26(7):841-846.
[5]李万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3,26(1):312-313.
[6]曹彦龙,王桂杰,李巍.ALPPS与门静脉栓塞二步法肝切除术治疗剩余肝体积不足的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7):540-548.
[7]李秀东,王双佳,李志民,等.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扎序贯二步法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436-440.
[8]宋祥勇,张军,张永川.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对比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4):30-33.
[9]廖志成.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对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8):3960-3961.
[10]路远,浦涧.联合肝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两阶段肝切除术在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12):167-173.
[11]吴曙霞,林巧琴.ERAS理念下的术后管理在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及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201-202.
[12]倪创业,丁文斌,张传永,等.ERAS理念下的术后管理在肝癌肝切除术后康复中的意义[J].肝胆外科杂志,2017,25(3):172-175.
[13]桂璇,吴晓琅,廖珊娇.以肝功能衰竭分级为基准的针对性护理在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7):1326-1330.
[14]熊思,唐建中,王峻峰,等.Child-Pugh分级结合ICGR15、肝瞬时弹性值及肝脏3D打印技术评估肝癌切除手术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8,20(3):21-25.
[15]李秋莲,张睿,闫焕杰.Child-Pugh分级、ICG肝储备功能与肝瞬时弹性值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C].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会议,2014.
[16]任锐,王伟,陆昌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18,16(2):245-247.
[17]周凯妃,莫新少.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4):305-313.
[18]王晨,陶文雅,徐韦.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7):977-979.
[19]曾严,张艳林,张杰锋,等.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复发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8,36(1):90-92.
[20]吴龙风,李岗,曹德明.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8,30(4):288-292.
[21]王伟强,张伟,李仁涛,等.单发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长期生存影响因素[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24(5):299-303.
[22]王龙蓉,王鲁.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31(3):129-132.
[23]唐荣,周开伦,张震生,等.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复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8,23(6):483-486.
[24]刘杰,张成武,张宇华,等.TACE联合PVE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在巨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5):421-424.
[25]李敬东,李强.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7,30(4):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