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0-11-19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系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CTA)和O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A、OCT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CAG检出阳性42例,阴性26例;CTA检出阳性38例,阴性30例;OCT检出阳性42例,阴性26例;O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5.24%、92.31%、94.12%,均高于CTA的78.57%、70.00%、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OCT系统诊断冠心病可提高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增强诊断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 CT血管造影 诊断效能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发生坏死,引起心前区疼痛、心悸、猝死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准确诊断冠心病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采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确诊该疾病,通过扫描可显示血管细节,明确血管病变[1]。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统通过光学干涉、红外线技术获取冠状动脉组织成像,分辨力较高,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具体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OCT系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46~75岁,平均(60.36±6.21)岁;合并症,高血压18例,高脂血症22例,糖尿病13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病变狭窄程度<90%;(2)病变位于回旋支、前旋支、右冠状动脉中断;(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力衰竭;(2)肾功能障碍;(3)心律失常;(4)左主干病变;(5)完全闭塞病变。
  1.2 方法
  CTA检查:嘱患者检查前4 h禁饮、禁食,检查前1 h测量心率,若心率>80次/min,则予以石酸美托洛尔25~50 mg,确保心率降低至70次/min以下;采用飞利浦256排CT机,管电压120 kV,层厚0.625 mm,螺距0.24,旋转时间0.27 s,重建间隔0.5 mm,矩阵512×512;扫描前,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20 ml,连续扫描升主动脉根部层面,1帧/s,测量血管造影剂峰值浓度,明确扫描触发阈值;团注造影剂5.0~5.5 ml/s,造影剂注射完成后,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升主动脉血管内血管造影剂峰值浓度>设定阈值时,触发扫描,嘱患者屏气10 s,完成心脏扫描。
  OCT检查:嘱患者检查前4 h禁饮、禁食,检查前1 h测量心率,若心率>80次/min,则予以石酸美托洛尔25~50 mg,确保降低心率至70次/min以下;采用美国Lightlab Imaging Inc公司的ILUMIEN POTIS OCT系统,3F穿导丝球囊导管为OCT导管,51例经股动脉途径检查,17例经桡动脉途径检查;目标血管开口部位放置指引导管,将指引导丝经指引导管送到目标血管远端,将Helios球囊沿导丝跨过冠状动脉病变,送至病变远端;退出引导丝,连接成像导丝与OCT成像系统,送入成像导丝;将成像导丝经球囊送到病变远端,将Helios球囊退至病变近端;用肝素盐水匀速冲洗3 s,0.5 ml/s,在病变近端部扩张Helios球囊,阻断血流;在肝素盐水匀速灌注下用OCT仪检查,通过自动回撤系统采集血管节段图像,回撤速度1.0 mm/s。
  1.3 临床评价
  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A、OCT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CAG检出阳性42例、阴性26例。O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CTA诊断结果(例)
  
  表2 OCT诊断结果(例)
  
  表3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堵塞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显示,70%左右的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血栓或斑块破裂导致冠脉狭窄、堵塞而引起的[2]。因此,冠状动脉管腔病变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式。CAG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无明显狭窄病变,可能会导致误诊。有研究指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与纤维帽较薄的不稳定斑块密切相关[3]。CAG、CTA对不稳定斑块的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而OCT以红外光为介质,分辨力可达10~20μm,组织穿透深度超过2~3 mm,可精确测量纤维帽厚度、冠状动脉内膜基质,探测斑块成分,分辨斑块是否存在纤维帽破裂、斑块表面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等。斑块表面为薄纤维帽,纤维帽<65μm时,易被炎性细胞浸润,发生破裂。OCT分辨力高,达10μm级别,可观察到直径<65μm的薄纤维帽形态变化,有助于诊断斑块破裂情况。在斑块形成初期,管腔狭窄度较小,斑块形成、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血管形态发生改变,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易引起斑块破裂[4]。
  OCT是一种可显示斑块中巨噬细胞成像的腔内影像技术,通过巨噬细胞对光信号强反射作用,检测纤维帽内巨噬细胞密度,OCT图像表现为低信号区域中薄高信号条带。有研究发现,纤维帽OCT信号强度离散性与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有关,局部巨噬细胞含量超过10%时,OCT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可达100%[5]。本研究结果显示,O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高于C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运用OCT系统诊断冠心病病变,可提高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增强诊断效能。但OCT以红外光为光源,易受血液干扰;同时,OCT检查需阻断血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本研究在检查时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升高,因此在检查时动作应尽量细致、轻柔,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运用OCT系统诊断冠心病病变可提高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增强诊断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熊青峰,马小静.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功能成像评价冠心病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1):4269-4273.
  [2]张文雯,孙凯.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综合评估易损斑块的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2):1073-1076.
  [3]张靖,侯静波.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相关研究[J].现代医学,2016,44(4):590-592.
  [4]金德奎,金至赓,魏玉杰,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微血管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80-82.
  [5]黄菲虹,孙瑞,朱武生,等.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8,26(5):38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