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情的评估效能

时间:2020-10-16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检测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病情的评估效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86例TIA患者,根据ABCD2量表评分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比较3组IMA水平,分析ABCD2量表评分与IMA的相关性,并评估IMA对TIA危险性的评估效能。结果 186例TIA患者中,低危组62例(33.33%),中危组54例(29.03%),高危组70例(37.63%)。低危组IMA水平最低,其次为中危组,高危组IMA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与IMA水平呈正相关(r=0.737,P<0.05)。IMA技术对TIA的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96.77%,准确度为96.77%。结论 IMA检测技术在TIA患者危险性评估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有效区分其危险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修饰白蛋白 危险性评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血管常见疾病,多由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所致,若不及时治疗易诱发脑卒中,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临床多采用ABCD2量表评分评估TIA的危险性,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是反映缺血程度的重要指标,具有价格低廉、检测方便、灵敏度高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IMA检测技术对TIA患者病情危险性的评估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86例TIA患者,根据ABCD2量表评分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其中,男103例,女83例;年龄18~85岁,平均(51.36±5.40)岁。纳入标准: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2]中TIA诊断标准;发病时间<6 h;伴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失语、眩晕、复视、平衡障碍等临床症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肺栓塞、体循栓塞等;CT检查显示脑出血。
  1.2 方法
  于患者就诊时,采用2007年Johnston提出的ABCD2量表[3]评估TIA的危险性。该量表中A表示年龄,≥60岁记1分;B表示就诊时血压,收缩压(shrink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记1分;C表示临床表现,无言语障碍及肢体无力记0分,有言语障碍,但不伴有肢体无力记1分,单侧肢体无力记2分;D表示症状持续时间,<10 min记0分,10~59 min记1分,≥60 min记2分;D表示糖尿病,患有糖尿病记1分。ABCD2量表总分为7分,0~3分表示低危,4~5分表示中危,6~7分表示高危。
  评估结束后,取患者肘静脉血3~4 ml,以3 000 r/min的速率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待检,血清中不加任何防腐剂、抗凝剂及凝聚剂;采用德西门子公司生产的Dimension EXL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购自长沙颐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试剂盒检测IMA水平,检测流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IMA阳性参考值≥79.6 μ/ml。
  1.3 临床评价
  比较3组IMA水平,分析ABCD2量表评分与IMA的相关性,并评估IMA对TIA病情危险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IA病情危险性评估结果
  根据ABCD2量表评分结果可知,186例TIA患者中,低危组62例(33.33%),中危组54例(29.03%),高危组70例(37.63%)。
  2.2 3组ABCD2评分与IMA水平比较
  低危组IMA水平最低,其次为中危组,高危组IMA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IMA水平比较(xˉ±s)  
  
  2.3 ABCD2评分与IMA水平相关性分析
  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与IMA水平呈正相关(r=0.737,P<0.05),即ABCD2评分越高IMA病情越严重。
  2.4 IMA危险性评估效能
  IMA技术对TIA的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96.77%,准确度为96.77%,见表2。
  表2 IMA危险性评估效能
  

  3 讨论

  TIA是指局部脑组织或视网膜缺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好发于34~65岁群体,且临床症状在发病24 h内持续存在。该病起病急,无先兆表现,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屈伸等情况下均可发病,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导致病情超过2 h以上,极易导致神经功能受损,遗留后遗症[4]。临床研究表明,TIA与脑梗死发病机制相似,约30%的TIA患者会发生脑梗死,且一般发生于24 h内。一旦发生脑梗死,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明确TIA病情危险程度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临床常用ABCD2量表评估TIA患者病情危险程度,其根据患者年龄、血压、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评估疾病发展,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对TIA循环患者难以做出准确判断,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危组IMA水平最低,其次为中危组,高危组IMA水平最高,且ABCD2评分与IMA水平呈正相关,表明IMA水平可反映TIA患者病情危险程度,IMA水平越高表明疾病危险程度越严重。
  IMA是人血清白蛋氨基末端结合位点被多种化学因素降解、破坏、修饰而来的产物,当发生局部脑组织缺血时,自由基会破坏人血清白蛋氨基酸序列,促使过渡金属与白蛋白结合力降低,进而提升IMA水平。相关研究结果显示,IMA半衰期较短,多于缺血发生后5~10 min达到高峰,且恢复期于缺血停止后6~12 h,故其可反映TIA患者缺血程度,且可用于检测其复发情况[5]。此外,IMA检测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可用于不能进行MRI检查的重症患者,且在基层医院更便于实施,临床应用范围较广[6]。本研究结果还发现,IMA对TIA危险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但仍存在误诊及漏诊情况,故必要时可将AB-CD2量表评分与IMA技术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IMA检测技术在TIA患者危险性评估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有效区分其危险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华轩,云德波,邓学云,等.缺血修饰白蛋白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缺血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45(6):51-53.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6):530-533.
  [3]吕敏,吕琳,温慧军,等. ABCD2评分预测头昏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23(3):164-166.
  [4]马玲梅.中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及预后[J].医疗装备,2016,29(3):109-110.
  [5]邓燕,王栋华. IMA对脑缺血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2):200-202.
  [6]肖章红,丁立东,茆华武,等.缺血修饰蛋白、微小核苷酸-126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及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11.